一、挑战杯
挑战杯是“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的简称,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和全国学联、地方省级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全国性的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业类竞赛,承办高校为国内著名大学。
比赛设置:一个是“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简称小挑(偶数年);另一个则是“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简称大挑(奇数年),两者在比赛侧重点不同,大挑参赛作品类型为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类,而小挑更注重市场与技术服务的完美结合,商业性更强,分为大学生创业计划类、创业实践挑战类、公益创业类。
奖项设置:创青春奖项设置为金奖、银奖、铜奖,而大挑设置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大挑有学历限制而小挑没有,大挑分为专本科组、硕士组、博士组分开评审,大挑国赛最多可以报八人,而小挑最多可以报十人。
竞赛时间:组织发动阶段每年10-11月份,2-3月份,进行校内选拔赛,择优推出本校参赛作品。5月底前,举办省赛;10-11月进行全国赛。2018年理学院学生获得“创青春”省级银奖一项。
二、“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由教育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环境保护部、农业部、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共青团中央和承办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各地方政府或知名高校承办。
参赛项目类型:
1、“互联网+”现代农业,包括农林牧渔等;
2.“互联网+”制造业,包括智能硬件、先进制造、工业自动化、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材料、军工等;
3.“互联网+”信息技术服务,包括人工智能技术、物联网技术、网络空间安全技术、大数据、云计算、工具软件、社交网络、媒体门户、企业服务等;
4.“互联网+”文化创意服务,包括广播影视、设计服务、文化艺术、旅游休闲、艺术品交易、广告会展、动漫娱乐、体育竞技等;
5.“互联网+”社会服务,包括电子商务、消费生活、金融、财经法务、房产家居、高效物流、教育培训、医疗健康、交通、人力资源服务等;
6.“互联网+”公益创业,以社会价值为导向的非盈利性创业。
参赛项目不只限于“互联网+”项目,鼓励各类创新创业项目参赛,根据行业背景选择相应类型。以上各类项目可自主选择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
参赛对象:
根据参赛项目所处的创业阶段、已获投资情况和项目特点,大赛分为创意组、初创组、成长组、就业型创业组,按不同组别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毕业生均课参加。以团队为单位报名参赛。允许跨校组建团队,每个团队的参赛成员不少于3人,须为项目的实际成员。
赛程安排:
1、参赛报名(3-5月)。参赛团队可通过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cy.ncss.cn)或微信公众号(名称为“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或“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任一方式进行报名。
2、初赛复赛(6-9月),各省(区、市)在9月15日前完成省级复赛,遴选参加全国总决赛的候选项目(推荐项目应有名次排序,供全国总决赛参考)。
3、全国总决赛(10月中下旬)。大赛评审委员会对入围全国总决赛项目进行网上评审,择优选拔项目进行现场比赛,决出金、银、铜奖。
大赛奖项:
大赛主赛道设金奖50个、银奖100个、铜奖450个。另设港澳台项目金奖5个、银奖15个、铜奖另定;国际赛道金奖15个、银奖和铜奖另定。设最佳创意奖、最具商业价值奖、最佳带动就业奖、最具人气奖各1个。获奖项目颁发获奖证书,提供投融资对接、落地孵化等服务。
设“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金奖10个、银奖30个、铜奖160个。设“乡村振兴奖”“精准扶贫奖”等单项奖若干,奖励对农村地区教育、科技、农业、医疗、扶贫等方面有突出贡献的项目。
设高校集体奖20个、省市优秀组织奖10个和优秀创新创业导师若干名。设“青年红色筑梦之旅”高校集体奖20个、省市优秀组织奖8个和优秀创新创业导师若干名。获奖单位颁发获奖证书及奖牌。
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由教育部高教司主办,旨在促进高等学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增强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
参加对象:在校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
计划内容:包括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三类。
1、创新训练项目是本科生个人或团队,在导师指导下,自主完成创新性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条件准备和项目实施、研究报告撰写、成果(学术)交流等工作。
2、创业训练项目是本科生团队,在导师指导下,团队中每个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扮演一个或多个具体的角色,通过编制商业计划书、开展可行性研究、模拟企业运行、参加企业实践、撰写创业报告等工作。
3、创业实践项目是学生团队,在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下,采用前期创新训练项目(或创新性实验)的成果,提出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创新性产品或者服务,以此为基础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经费支持: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面向中央部委所属高校和地方所属高校。中央部委所属高校直接参加,地方所属高校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推荐参加,有经费支持1-5万元。
时间安排:立项3月份、完成期为一年
2018年理学院在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中立项两项。
四、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
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由学校主办,竞赛面向全校学生,旨在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科技创新精神。
申报对象:凡学校正式注册的全日制在校专科生、本科生(非毕业班学生)均可以科技创新项目的形式申请。每个项目应由1-6名同学组成,在1-2名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工作。每位同学最多参加2个项目,每位指导老师最多指导3个项目。
申报类型:申报项目限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或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创业计划四大类。立项应围绕课外学术科技、社会实践和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进行选题,与“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要求相结合,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时间安排:每年3-4月份进行项目申报,6-9月份专家评审、立项以及实际运行,10-11月份进行项目结题并上交结题报告书,并由负责人提交研究报告及研究成果(如创业计划书、学术论文、专利、产品、作品、调查报告、图纸、软件、获奖证书等)和进行作品答辩。
创新创业类竞赛的相关信息可以到实验大楼805咨询学院团委
韩老师:0791-83897220,QQ:1379917451(请备注相关信息)。